又到了秋冬,到了我们传统的进补季节。说起进补,很多人都会想到“补肾”。然而,不少人对补肾存在一些误解。比如,有人认为补肾就是补性功能,因此一说起补肾就会脸红,服六味地黄丸、金匮肾气丸这些补肾药时总怕被人看见;有些女性则认为补肾是男性的事,与女性无关,等等。
应该怎样来理解补肾,如何正确补肾呢?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陈明副教授。
认识中医的“肾”
陈明告诉记者,要想正确理解补肾,首先应该弄清中医所讲的肾是个什么概念。中医所说的“肾”,不是现代医学中所讲的肾脏。它不是指一个单纯的排泄器官,而是一个综合功能单位,是由肾脏、命门、膀胱、骨髓、耳窍、二阴及所属经络等多个部分组成的。其生理功能范围很广,主管生长发育、生殖、水液代谢、生髓化血、纳气和濡养脏腑六个方面。具有现代医学中泌尿、生殖、神经、内分泌和呼吸等系统的功能。
肾多虚
“肾藏精”。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,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,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产生生育能力的作用。精气固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,保持生命力旺盛;精气耗损则根本虚衰,诸病丛生。陈明说,肾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其病理上多因损而致虚,易亏而难复,故临床以虚证为多,即使有实邪存在,也多为本虚标实。
不懂中医的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肾虚呢?陈明介绍,肾虚通常有以下表现:
听力减退,耳鸣或耳聋,头晕。有人耳朵里老是嗡嗡响,上医院又查不出原因。
尿频、遗尿、尿失禁、尿少或尿闭。老年人多见这些情况。
滑精、早泄,性生活质量下降。
大便干燥,或虽然不干但不易解出;或泄泻,大便不成形。
腰膝酸软,不耐疲劳。有人站的时间稍长一些,就腰酸腿软。还有人一天到晚总觉得累,其实也没干什么活。
失眠、多梦、健忘、脱发。
手足心热、盗汗、烦躁。有人手心老出汗,一阵阵烘热,跟谁都起急,这是肾阴虚的典型表现。
怕冷,尤其是手脚发凉,衣服总比别人穿得多,这是肾阳虚的表现。
小儿囟门迟闭,骨软无力,牙齿生长迟缓;成人牙齿松动或过早脱落;老年人则骨质脆弱,易骨折。
补肾分阴阳
陈明说,补肾时,首先要辨清阴阳气血之盛衰,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类型,应用不同的补药。
肾阳,是人身热能的源泉,具有温煦、推动作用,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动力。肾阴,具有滋润濡养脏腑的作用。肾阴亏虚者宜滋养肾阴,肾阳虚衰者宜温补肾阳。如果不辨阴阳之盛衰,阴虚炎盛时再去壮阳,那就是火上浇油。
因此,服用什么样的补肾药最好征求中医医生的意见。
食补应对号入座
食补在补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,也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。《黄帝内经》就非常重视食补,特地将五谷(小麦、高粱、小米、大米、黄豆)、五肉(鸡、羊、牛、马、猪)、五果(李子、杏、大枣、桃、栗子)、五菜(韭菜、蒜、芹菜、大葱、豆苗)等按五行分类,有针对性地补益五脏。
补肾的谷物为大豆,可滋养肾中精气,常食可以补肾健脑、填精补髓。现代的观点是,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常食可以健脑。
补肾的肉类为猪肉。一提起猪肉,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,部分人对它还很反感,认为它含脂肪高,会引起脂肪肝、血管硬化等。其实,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,有填精补髓的作用,且性凉,常食不容易上火。陈明说,任何一种肉,只要过食,都会导致脂肪堆积等不良后果,关键是要科学食用。
在五果中,《内经》认为毛栗子色黑入肾,有补益肾精的作用。蔬菜(五菜)中豆苗最具补肾之功。
还有许多食物都具有补肾的作用,如山药、豆芽、豆腐、核桃、腰果、蛋类、黑木耳等,可选择食用。
补肾和一些常见病的防治
陈明认为,无论是什么疾病,只要存在肾虚的表现,都可以补肾。他举了几个例子: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年四十则阴气自半,起居衰矣。”意思是说,40岁以后,人的精力便会由充沛走向减弱,常表现为两眼昏花,牙齿松动甚至脱落,听力减退甚至耳聋,腰膝酸软等。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,35岁以后身体机能就开始下降,42岁以后,约75%的女性会出现“更年期综合征”,此时就应该滋补肾阴。
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快,压力大,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,从而过早衰老。一些中青年人出现了腰膝酸软、不耐疲劳、头晕耳鸣、失眠多梦、健忘、手足心热、盗汗、头发脱落、黄褐斑、性功能下降等现象。这些人到医院做检查往往查不出病来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亚健康状态”。中医认为,这些正是肾虚的表现。
肾虚是导致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,也是引发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的根源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在缓解期中都有腰酸肢软、耳鸣、畏寒浮肿、动则气喘等肾虚症状。
再如支气管哮喘,是一个缠绵难愈的疾病。中医认为,虽然哮喘发作时表现在肺,但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”。哮喘病人不少自幼发病,至发育期半数以上病人自愈;不少慢性咳嗽患者于老年时也易发展成哮喘。这就是由于有些儿童患者肾气不足,故自幼发病,到发育期肾气旺盛而自愈,到老年肾气虚衰,则又易于发病。
陈明说,治疗这些疾病时,除对症治疗外,适当加些补肾药,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。
走出补肾误区
陈明担心地告诉记者,现在市场上补肾类药品和保健品被炒作,使得老百姓对肾虚及补肾产生了一些偏见。
偏见之一,五六十岁才会肾虚,肾虚就意味着衰老。其实,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肾虚越来越年轻化。
偏见之二,补肾就是壮阳。一些人认为“肾虚”就是“性虚”,补肾就是补性。然而,简单地把壮阳等同于补肾,若是阳性体质,再用辛温燥烈的壮阳药,实为火上浇油。
偏见之三,肾虚与女人无关。无论男女,肾脏作为“先天之本”、“生命之源”,都与生命息息相关。而女性受生理、病理因素影响,更容易发生肾虚,特别是中年妇女。
陈明呼吁,媒体应该科学、全面地宣传补肾的问题。没有肾虚的人,没必要为壮阳而经常食用动物鞭、腰子或某些所谓的壮阳食(药)品,有时食用不当反而会出现一些问题;而确实肾虚的人,应该大大方方、堂堂正正地补肾。